AI心理,专业心理服务近在咫尺

影子 167 0

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

早在七十年前,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发表了题为《机器能思考吗》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即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也就是说,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虽然非人,但可以像人一样进行思考,甚至超过人类。

当然,受限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水平,人工智能的测试难以实现,然而随着近年来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突飞猛进。

人工智能在当下生活中已经无处不在,从聊天机器人“微软小冰”到语音智能助手“SIRI”、“小爱同学”等,从扫地机器到无人驾驶汽车...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了各行各业,帮助人们获取信息,提供服务,增强生活幸福感。

逐渐地,人们发现人工智能除了可以作为生产工具,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之外。在情感需求层面,它似乎也能起到一些作用。

因此,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也开始逐渐进入人们视线,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是模拟人类对话的计算机程序。科学家尝试着赋予机器人情感特性和社会性,让它能够在人类环境中与人进行自然有效的人机交互,并通过赋予其情感化和人性化的特征,给人以相应的情感交互体验。使得机器人除了单纯“工作”之外,还能起到陪伴、抚慰的作用。

在艺术作品里,比如《人工智能》里,讲述21世纪中期,一个小机器人为了寻找养母,为了缩短机器人和人类差距而奋斗的故事。

莫妮卡的儿子马丁生病了,医生说他可能再也不会醒过来了。莫妮卡没有办法接受,日渐疯魔。在机器人公司上班的丈夫,想了一个主意。他从公司研发的机器人小孩大卫当中,找到一个给妻子领回家。

大卫的程序就是:他一生都只会爱为他启动程序的妈妈。

就像一种雏鸟情结,他会把所有的爱,全部给到他的人类妈妈。果然,莫妮卡没有经受得住这份炙热的爱。她启动了小男孩机器人大卫,成为了他的妈咪...

又比如电影《她》,讲述了作家西奥多在结束了一段令他心碎的爱情长跑之后,他爱上了电脑操作系统里的女声,这个叫“萨曼莎”的姑娘不仅有着一把略微沙哑的性感嗓音,并且风趣幽默、善解人意,让孤独的男主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她....

故事里的人工智能被作者插上翅膀,可以飞往任何人类想象的地方,而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家们也在试图给冰冷的机器和电流赋予灵魂。

1956年,第一次人工智能研讨会,首提人工智能概念。

1966年,第一个聊天机器人伊莱扎(Eliza)诞生了。

1970年,研发的SHRDLU系统能够正确地理解语言。

1984年,Cyc(大百科全书)建立巨型数据库。

1997年,深蓝(Deep Blue)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2016年,AlphaGo以4:1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2017年,具有公民身份证的机器人索菲亚诞生。

随着聊天机器人技术的不断优化,聊天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逐渐广泛,包含金融、电信、旅游甚至体育、医疗等领域,从而为用户打造更好的服务。聊天机器人已开始慢慢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未来将会有更多细分领域下的应用场景落地,并且在技术、企业和资本的不断助力下,聊天机器人将不断释放其潜力价值。

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被研发至今,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具有陪伴、倾诉和情感支持的功能,因此近年来不断被应用于心理治疗及心理健康干预,各种社交机器人被用于不同年龄段个体的心理健康管理,已被证实可以引导积极情绪、提高锻炼动机与幸福感、降低焦虑及心率。

2017发表在JMIR Mental Health期刊上的论文我们能够看到,国外的临床心理学家Alison Darcy研发的聊天机器人Woebot,对于抑郁和焦虑有一定帮助。它使用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将精神健康和心理学已有的一些知识融入到谈话中,从而使人们了解正确的对物,对人,对己的认知,并纠正一些用户(或者患者)已有的不正确的认知观念。

而在国内,智能对话机器人的发展也日新月异,2018年人工智能专家汤开智博士联合国内知名心理学专家开发了密友AI,基于真实用户心理问答数据和电子干预心理内容,将传统的信息采集、心理测评、危机预警、心理咨询、心理训练、心理科普与先进的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搭建集资源、教育、服务、预警功能一体的智能心理服务工作云平台。

其核心的人工智能对话机器人“小密”,它是一款自动会话程序,以简短的日常文本会话格式提供认知行为疗法,以情绪跟踪和量身定制的对话为中心,根据用户的输入和选择,专注于CBT心理教育、应用心理治疗技能来改变认知、正念练习等,且研究发现密友AI的使用者可以在两周内减轻学生的抑郁症状。

该对话机器人已经具备了心理咨询的基础技能,提供即时倾诉功能,时刻陪伴用户,给用户情感支持以及提供相关的心理知识。

目前市场中的心理咨询APP也大多使用文本心理咨询,可以说,文本类仍是目前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主流方式。而在某些场景下,随着语音识别和对话技术的发展,语音心理咨询也逐渐成为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工作方式之一,实时对话也让用户感觉更像与人类在对话。

如用于校园的数字化心理健康系统——密友AI智能对话机器人,在咨询过程中,它会通过识别用户输入的语音或文字,匹配出合适的回答,在用户的对话式互动中传递认知行为疗法的自助技巧,并制定相应的咨询策略,推荐相关的冥想训练、视频、知识贴士等内容,以缓解用户当前情绪和困扰。用户还可以记录自己主观情绪感受的变化以及查看历史心理测评记录,随时掌握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

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从咨询效果和用户反馈中看到现实价值。在与对话机器人的交流中,当用户被告知咨询师是AI时,当事人感受到的咨询效果与人类咨询师是相同的。

与此同时,除了认知行为疗法,人工智能与真人咨询师一样,还可以整合多种心理咨询理论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干预。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对话,针对不同来访者提供适用于现实生活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抑郁和焦虑水平。

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可以拓展其应用范围,结合不同心理咨询流派实现更多元的咨询内容,让来访者在人工智能心理咨询中真正获益。

对话机器人还可作为人类心理咨询师的助手,通过对话收集来访者的基本信息,初步评估来访的心理状态,进而为心理咨询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大大缩短心理评估的进程,形成心理咨询对话库。

在精神卫生领域,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可以从无限数量的医疗信息中快速整合信息,生成心理健康大数据,通过算法分析,揭示相关的疾病行为和模式发展趋势。

其次,在大量咨案例中,通过不断自我学习积累咨询经验,确保心理咨询的专业化,同时也可以根据当下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经济状况,及时掌握当下的群体社会心理。

最后,人工智能心理咨询还可以根据来访者的具体困扰提供个性化的心理咨询服务,形成个体心理、行为特征预测和群体心理、行为分析及决策支持的心理健康数字体系。

目前人工智能心理咨询已经可以识别心理健康危机,随着科技不断发展,其将会进行更深入更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提供心理咨询的平台,更有可能成为心理干预的主力。

当然,就目前来说,人工智能心理咨询仍存在较多问题,人工智能技术本身的发展还不成熟,还有一些列的问题需要人工智能技术专家和心理咨询督导师深度探索,这既是挑战,也是未来。

我们必须清楚,人工智能心理咨询仍然是将AI作为工具去进行专业心理咨询,人工智能心理咨询的目的是结合当下发展潮流,在数字时代下科学地提供心理咨询,提高心理健康服务效率,并通过专业化心理咨询服务,更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心理健康咨询需求,真正将心理咨询服务普及到千家万户,真正用科技造福人类。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